女性来信
王哲瑶(化名)口述
我和老公的结合是从一开始就不被祝福声中开始的,我是典型的城里人,从爷爷奶奶就一直生活在城市里,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而老公是标准的农村汉,从祖祖辈辈一直在农村生活,一直到考上大学,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,从相识到相恋,一直都不被两家看好,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,相信相爱的人可以战胜一切。
不管贫富的差距,不管文化的差异,我们一无反顾的相恋,直到结婚。我和老公是典型的裸婚,结婚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,而我的家人也停止对我的一切支助。为了和他在一起我已经放弃我的一切,和他来到农村生活,可是爱并不能改变一切,岁月变迁,我和老公已经结婚五年了,大女儿四岁了,因为老公家是农村人,那里的人都比较重男轻女,所以老公决定要第二胎,谁知天不如人意,我生的第二胎还是个女孩,不幸的生活开始了。
结果老公和他们家里人都表现的极不满意,尤其是婆婆,从我生了小女儿就没有给我一天好脸色看,月子里我既要照顾大女儿的衣食起居,也要给小女儿喂奶、洗衣。完全没有刚生完孩子的快乐,每天都在他们冷嘲热讽、指嗓骂槐中渡过。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好几年,其间老公和婆婆还一直要我再生一个男孩,但是我不同意。
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一定是男孩,而且这其间从没有一个人为我带过一天小孩,不管我有多忙多累从来没人多问一句,这样的日子本来可以就这样一直维持下去,不管怎么都是我的选择,我都可以忍受。但是前几天老公突然说:本来我们的结合就不被两家看好也许结合本来就是个错误,但是不管怎么我们都是孩子的父母。
也不想将来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,但他对我已经没有感情了,但他们家族是不允许离婚的,如果我愿意的话我们就现在开始分居。一直到孩子成人,然后再和平分手,我不知道和平分手是什么意思。觉得也没有必要去问清楚这个问题了,因为我对他以及他们家人都已经完全绝望,没有一丝留恋的余地了。我想离婚,可是又不能。
因为我有两个孩子,我不可能全部都带走,更不可能全部留给他们。我想回家,可是直从和老公结婚以后爸妈就已经放弃我了,他们似乎已经预知了未来,叫我以后后悔不要再回去找他们了,因为当初他们无论怎样求我放弃我都没能做到,当我走到平静的湖边,双脚不由自主走下去的时候,我似乎看到我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。
我想过上百种的自杀方式,但是没有一种能做到,因为我放心不下我的孩子们。我也想过带我的孩子们一起去死,但是我也做不到,毕竟稚子无罪,她们是无辜的。我也想让她们快乐开心的生活下去,我该何去何从?
小潘回复:
古代婚姻中讲究门当户对,所谓门当户对,毕竟是两个家庭的家风相近,可能你们经济上有些差异,但是思想上不能有太大出入。如果你与老公的一家人都格格不入,严重的重男轻女,对待儿媳如同对待生育机器,在这样的家庭里,你无法得到幸福。
门当户对多是指双方原生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情况、风俗习惯、价值观念等因素,而不是单纯指某个方面。
其实,很多出身城市的女孩,是拒绝嫁给农村男的。而小潘老师也支持这个观点。并非是对农村持有偏见,毕竟在城里的风气、教育以及各种习俗与农村可能格格不入,更会引发婆媳矛盾。
那么城市女为什么不能嫁给农村男呢?从这四个方面来看,确实不行。
第一,生活方式不同
农村和城市的生活习惯不同,二个人生活不是除了爱情就可以的,在一起需要很多的磨合,很多人离婚就是因为性格不和,生活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,生活中一点的小摩擦就会吵架,容易造成婚姻破裂,所谓门当户对是有着一定的道理,城市女深知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,所以对农村男会退避三尺,不是不爱,而是爱不起,对于以后的生活不敢想象。
第二,金钱观念不同,思想观念差距大
农村男都经历过辛苦,深知金钱来得不容易,对于每份钱都要花在刀刃上,而城市女孩不同,深知知道生活是用来享受的,对于金钱方面不会那么斤斤计较。再加上结婚需要婚房,小年轻不可能有多少积蓄,就需要父母的赞助,而农村父母哪有那么多钱帮他们在城市买房,首付拿出来都很难。在婚姻中,不是有爱就可以了,金钱也是需要的。
第三,自卑心理严重,喜欢嫉妒
农村男人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,一直觉得城市女会看不起她,莫名其妙的会发火,在一起,不知道那句话刺到他敏感的神经,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,带来的只是痛苦。农村男人一直说城市女现实,生活是要过的,如果不现实怎么过得好生活,但不代表城市女乱花钱。
第四,农村男负担重
农村父母养大一个孩子,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很多的精力物力,而作为家里的儿子,必须负担起来家里沉重的负担,一个男人要养二个家,负担很重,会让城市女觉得压力太大,这样的生活,受不了。城市女主张该帮的就帮,而不是要把全部的储蓄给老家,才能显示自己的孝顺。
城市女和农村男观念不同,生活不同,有着很多的差别,嫁给农村男就等于嫁给苦难。城市女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去说,不是他们不要,而是自己不嫁。
再者,由于我们的国情,子女的经济与事业,多数与父母有密切的联系,缺乏自主性、独立性,这就让单纯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关系,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多方面联系。条件相似的,往往容易互相理解和包容,很多事情便于协商和达成协议,因此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可能性较小;反之就多。
门当户对是否必要?万事无绝对。若两人都有很好的心理成熟度、独立性、自主性,有开明的原生家庭,则所谓门当户对的标准,就不再是对双方家庭的比较,而是看双方心理素质方面的匹配和同步性了。
能力越强、成熟度越高,受限的程度就越低;反之,依赖性越高、自立能力越差,则自由度就越低。
与其纠结门当户对是否合理,不如自立自强,让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宰。
配图均来自网络,网友来信为真实故事。